之前我們已經給大家介紹過很多《信長之野望14:創(chuàng)造》的武將,而光榮公司似乎也希望將島國歷史上的名人全部挖掘出來不斷的公布各種各樣的日本歷史中出現的悍將。下面就是該作中將要登場的游戲武將大匯總,其中不僅名將輩出而且都是光是看照片就知道全是帥哥、型男頗為霸氣,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信長之野望14:創(chuàng)造》是奠定 KOEI 根基的歷史模擬游戲代表作《信長之野望》系列誕生30周年紀念第14代新作,以「新時代的創(chuàng)造」為主題,以「逼真」、「動態(tài)」、「戲劇性」為關鍵字。透過高解析度?3D?繪圖構筑單一的日本全國地圖,逼真呈現持續(xù)針時進化的戰(zhàn)國世界。收錄超過 300 個城池,是系列歷代之最。可以展開從多個城池同時派出軍團進行混戰(zhàn)的大型戰(zhàn)役,通過變更視點同時體驗逼真動態(tài)兼具的戰(zhàn)國亂世。
伊達政宗
伊達政宗(1567年9月5日-1636年6月27日),奧羽伊達氏第十七代家督。后人稱其為獨眼龍。安土桃山時代奧羽地方著名大名。江戶時代仙臺藩始祖。由于兒時因為天花的關系,令右眼失明,其母乃有"出羽之鬼姬"之稱的義姬,其父為出羽米澤城主伊達輝宗。元服后字藤次郎。其名政宗(與同族九代家督政宗同名,九代家督政宗乃同氏中興之祖)即意味藤次郎政宗能成就霸業(yè)。官位為美作守、左京大夫、待從、越前守、右近衛(wèi)權少將、陸奧守、權中納言,死后贈從二位。
永祿十年(1567年),伊達政宗出生于出羽國米澤(今山形縣米澤市)的米澤城,幼名梵天丸,據說是滿海上人投胎轉世。在年幼的時候由于罹患皰瘡(即天花)失去了右眼的視力,也因此后世皆稱之為獨眼龍。不過關于政宗右眼失明的原因,之后多采用"從樹下摔下來時眼球被樹枝刺下來,于是便把眼球吞進肚子"的說法。梵天丸的母親義姬在梵天丸右眼失明后,便覺得他的容貌十分的丑惡。因此,義姬將自己對梵天丸的愛,轉移到小梵天丸——十一個月的次子竺丸身上。之后義姬更有毒殺政宗的行動(該次暗殺行動中小次郎死于政宗的防衛(wèi)行為),不過政宗卻說:"這件事與母親無關"來為母親辯護。
其綽號"獨眼龍"源于中國唐末名將李克用。他喜歡抽煙草,每天早上、黃昏和睡前會按時間常規(guī)抽一次煙。酒量不好,平日的興趣是烹飪,特別在德川幕府的天下大定以后,更加寄情于美食。23歲的時候、曾經因為被摔下馬而導致骨折、于是前往小野川溫泉進行了溫泉治療。喜歡穿著華麗的服裝突顯自己,后人以(伊達者)來稱呼衣著華麗,講究排場的人。野心極大,不時會在戰(zhàn)爭耍一些小手段,試圖保持自己的勢力。如曾在大崎.葛西一揆中,被指與一揆軍內通,反抗秀吉政權。其庶兒子秀宗被分封到宇和島藩,脫離了仙臺藩系統(tǒng)。雖然在大阪之陣以前仍暗地里嘗試挑戰(zhàn)幕府的威信,但另一方面也得到家康的信任,被委托處理大小事務,被人戲稱為"天下副將軍"。(當時并沒有天下副將軍的役職/官位)
晚年向3代將軍德川家光講述軍事故事。有一日,家光同時召見政宗和佐竹義宣,提問他們參與過的折上原之戰(zhàn)的戰(zhàn)事實況,勝方政宗對此話題表現雀躍,滔滔不絕。相反,敗方的義宣全程無言以對,只能激動得咬緊牙關。母親義姬毒殺政宗不成,逃到娘家最上氏山形城。但在江戶時代,最上氏被幕府撤藩后,政宗接回義姬回到仙臺城。在1974年從政宗墳墓中,發(fā)掘出政宗的遺體作研究,身高估計為1米59,血型為B型。歷史上的伊達政宗是不帶眼罩的。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是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大名、及江戶幕府第一任征夷大將軍,全名"德川次郎三郎源朝臣家康"。德川家康是日本1598年至1616年的實際領導人。在日本史上,德川家康創(chuàng)建了幕藩體制,其所建立的江戶幕府其后統(tǒng)治日本達264年,史稱"江戶時代"。 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先后繼承織田信長開始的日本天下統(tǒng)一事業(yè),德川家康在消滅豐臣氏的次年逝世(1616年),被日本朝廷賜封"東照大權現",成為江戶幕府之神,在日本東照宮中供奉。
德川家康原名松平元康,幼名竹千代。他于三河國的岡崎城出生。在竹千代三歲的時候,由于母系家族的首領水野忠政病逝,而由水野信元繼任,信元隨后轉向投靠尾張的大名織田信秀。1560年,今川義元為了上洛,引軍進入尾張與首當其沖的織田軍交戰(zhàn),元康參與該戰(zhàn)役,并擔任先鋒,負責突襲丸根城,并且取得丸根城守將佐久間大學的首級。不過今川義元于在戰(zhàn)役期間因為大意輕敵受到織田信長的奇襲(即桶狹間之戰(zhàn))遭到其部下毛利新助和服部小平太梟首,其后元康返回岡崎城。
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締結的軍事同盟清洲同盟,又稱為織德同盟、尾三同盟,為左右日后日本歷史發(fā)展的重要同盟,是戰(zhàn)國時期許多盟約中締結雙方格守諾言最好、維持時間最長的一個盟約。清洲同盟后,德川家康統(tǒng)一三河國,并將勢力延伸至遠江國。
當足利義昭以信長包圍網的外交及戰(zhàn)略包圍織田信長時,企圖以副將軍一職來說服家康,然而家康拒絕足利義昭并繼續(xù)協(xié)助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與足利義昭的武田信玄軍兩軍交戰(zhàn)于三方原會戰(zhàn),德川軍潰敗后突圍逃回濱松城,而武田信玄軍因武田信玄病逝,在攻下野田城折返。
在本能寺之變后,德川家康與取代織田信長的豐臣秀吉數次對峙后,雙方以政治婚姻后合談后,豐臣秀吉繼續(xù)遠征九州,而家康經營其領國;家康免除鐡匠等徭役、開設驛站、土地測量等基礎建設措施。
1590年,豐臣秀吉強迫德川家康將其領地移往江戶(今東京),反而使德川家康借機從地方性諸侯轉型成全國性的諸候,并在豐臣秀吉遠征朝鮮時,拒絕出兵。
真田昌幸
真田昌幸(1547年-1611年7月13日),日本戰(zhàn)國時代武將及大名,信濃上田城城主,真田幸隆之三男。誕下四男七女,當中包括了長男真田信之及次男真田信繁(下文詳述)。昌幸正室是寒松院,另有側室多名。官位是從五位下安房守。
1578年上杉謙信去世,武田氏與上杉氏達成了同甲越同盟。同年,昌幸攻擊上野北條氏領地沼田城及名胡桃城,1580年敘任從五位下安房守。1582年初織田軍大舉入侵甲州,武田軍節(jié)節(jié)敗退,昌幸曾向勝賴在文書中提議來到巖柜城,途中卻因為巖殿城主小山田信茂向織田信長投誠,導致勝賴無法前往,最后武田家在天目山之戰(zhàn)大敗后,勝賴自盡身亡。戰(zhàn)后,真田昌幸歸順織田家,納入關東方面大將瀧川一益的旗下。
小早川隆景
小早川隆景(1533年-1597年7月26日),日本戰(zhàn)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及大名。毛利元就的三子,母親為吉川國經之女——妙玖夫人(妙玖為死后的法名),毛利隆元及吉川元春之同母弟。作為'毛利兩川'的其中一人,致力于毛利家的發(fā)展,主要擔任毛利水軍的指揮官。在豐臣政權之下,受到豐臣秀吉的信任,于文祿年間(普遍說法)出任五大老的其中一人。
本多忠勝
本多忠勝(1548年3月17日-1610年12月3日)是日本戰(zhàn)國時代和江戶時代前期的武將和大名。德川氏家臣。上總國大多喜藩初代藩主、伊勢國桑名藩初代藩主。忠勝系本多家宗家初代,本姓藤原氏,也是德川四天王、德川十六神將、德川三杰以及日本七柱槍之一。
他一身獨特的武裝是其代表之一,其中屬"蜻蛉切"最為著名。本多忠勝一生曾參加57次戰(zhàn)事,但是從來沒有在戰(zhàn)爭中受過傷。
織田信長在武田征伐后中贊賞忠勝是"華實兼?zhèn)涞挠率?。豐臣秀吉稱贊忠勝為"日本第一、古今獨步的勇士",并在之后說"東國有本多忠勝為天下無雙的大將,西國有立花宗茂為天下無雙的大將"。
柴田勝家
柴田勝家(1522年-1583年6月14日),日本戰(zhàn)國時代武將,斯波武衛(wèi)家庶流,越后新發(fā)田城主?柴田修理太夫義勝之孫,織田信秀家臣,尾張國武家出身,關于勝家早期以及父親柴田勝義的資料有多處不明的地方,出生年份亦有多個說法,包括1522年、1526年及1527年。別名權六,綽號鬼柴田。
高坂昌信
高坂昌信(1527-1578),本名春日虎綱,幼名源助,父親是春日大隅,武田二十四將之一,大隅老來得子自然十分欣喜,但煩惱也同時來到,之前大隅為了延續(xù)家族曾經讓源助的長姐招婿為義子,源助出生后,大隅一直無法決定是讓女婿繼承還是由源助繼承,后來大隅過世,十六歲的源助與姐夫為財產打官司敗訴,不知何去何從的源助成為了當時仍是世子的武田信玄身邊的小姓。同時他也是戰(zhàn)國戰(zhàn)略名書《甲陽軍鑒》的作者。
智將嘛,戰(zhàn)略能力無疑是比較高的,根據官方介紹,此將最高的能力無疑是智略,不過智將畢竟還是將領,還是以行兵打仗為主,武力還是尚可的,但管理內政可能有點捉急,所以他的最低能力則是政治,到時獲得此將的童鞋還是得多把他派出去打打仗啊。
真田幸村
真田幸村(1567-1615)是日本戰(zhàn)國末期名將,真田幸隆之孫,真田昌幸之次子,真田信幸之弟。關原合戰(zhàn)與父親同在西軍,戰(zhàn)后被流放于紀伊九度山,逃脫后,投奔到大坂城。在大坂夏之陣中率士兵與德川家康的大軍浴血奮戰(zhàn),最終寡不敵眾,戰(zhàn)死。與源平合戰(zhàn)的源義經、南北朝時代的楠木正成并列為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身為武力卓群的名將,其最高能力無疑是武勇了,這點毋庸置疑,和很多只會一味依賴武力的蠻將而言,戰(zhàn)略能力也并不差,可謂是領軍戰(zhàn)斗的好手。當然啦,讓個武將去管理內政無疑是你懂的,最差的能力是政治也是意料中的事。
高橋紹運
高橋紹運,本名吉弘鎮(zhèn)理,后改名吉弘鎮(zhèn)種。生于天文十七年〈1548年〉,為"豐州三老"之一的吉弘鑒理的次子,母親為大友家第二十代當主大友義鑒之女。幼名千壽丸、孫七郎。元服后拜受大友義鎮(zhèn)〈后來的大友宗麟〉的"鎮(zhèn)"字,改名吉弘鎮(zhèn)理。吉弘鎮(zhèn)理年紀輕輕已經是氣度恢宏,重情重義的人,加上其出眾才能,在家中得到極高的評價。
高橋紹運是一位能夠與立花道雪相提并論的人物,世人稱他們?yōu)?大友氏兩壁",意即他二人是支撐整個大友家的重心。他死守巖屋城的事跡,亦被后世人譽為忠義的典范。而過繼立花家的兒子立花宗茂,因為協(xié)助秀吉平定九州島有功,獲賜筑前柳川十三萬石的領地,并在日后的各場戰(zhàn)役中光芒異射,大放異彩,號稱"不敗的奇將"。
柿崎景家
柿崎景家,是日本天文年間的一員戰(zhàn)將,跟隨謙信征戰(zhàn)各地,鞏固越后國的統(tǒng)治。本名彌次郎,父親為柿崎利家。以勇猛著稱,帶領族人加入了反為景派,反對為景派的統(tǒng)治,和上杉氏發(fā)動起"川中島會戰(zhàn)",這次會戰(zhàn)曾被拍成一部戰(zhàn)爭記錄片。柿崎景家本人非常重視文化教育,開創(chuàng)了柿崎町學問文化,為江戶時代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武田信繁
武田信繁,(1525年~1561年),武田信虎次子,母為大井夫人,武田信玄之弟。幼名次郎,元服后官拜左馬助。由于左馬助的唐式官名叫做"典廄",所以通稱信繁為"典廄信繁"或是"古典廄信繁"。是著名的武田二十四將之首。
作為總大將"之一"光武力強大是沒有用的,畢竟打仗靠的是群攻而不是個人單挑,所以此將的最高能力乃統(tǒng)率,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咦?最低能力為毛是武勇?介紹里不是說此人文武雙全嗎?好吧,可能是他是全能型人物,但單項能力也不是特別突出(傳說中的數值X圍水桶腰型?),相比之下武力就稍微低了一點點。
大谷吉繼
大谷吉繼(おおたによしつぐ Otani Yoshitsugu,1559年—1600年10月21日),是日本戰(zhàn)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和大谷吉繼畫像大名。父親是大谷盛治,幼名大谷紀之介。原是織田信長的家臣,在清州會議和賤岳之戰(zhàn)中,協(xié)助秀吉的工作,自此開始活躍。九州征伐參與多個前線戰(zhàn)事。后來被秀吉封于敦賀城的十萬石,成為了大名。在文祿、慶長之役中,擔當船奉行,為豐臣秀吉提供前線的戰(zhàn)報和為前線部隊提供物資的補給。豐臣秀吉死后,曾經為特意派部下到伏見城,阻止前田利長的"家康暗殺計劃",而他也跟神原康政解決宇喜多家的內部問題。后來,上杉景勝向德川家康宣戰(zhàn),德川家康向全日本大名作出動員令,而他也打算出兵協(xié)助德川家康,但是后來在佐和山城中,遇見好友石田三成,在石田三成的好意之下,打動了吉繼,軍隊在佐和山城逗留,自此成為西軍的一員。后來,回到北陸,前田利長侵攻北之莊城,大谷吉繼發(fā)放假消息,最后迫使利長退回金澤城,使前田利長無法參與關原之戰(zhàn)。在關原之戰(zhàn)中,率領二千部隊在松尾山布陣,戰(zhàn)前預計小早川秀秋會叛變,與京極高吉和藤堂高虎部隊交戰(zhàn),在小早川秀秋叛變以后,部隊遭到突擊,他開始嘗試殺出重圍,但是不成功,最后他自己切腹自盡。
島津義久
島津義久,日本戰(zhàn)國時代大名,薩摩島津氏第十六代當主。父親是島津貴久。幼名虎壽丸,元服后名為忠良,道號龍伯。島津義久有著三州統(tǒng)一,耳川之戰(zhàn),沖田畷之戰(zhàn)等偉績,可惜的是,他統(tǒng)一九州的理想因其一意孤行沒有得到實現,并開始逐漸走上了下坡路。最后只能懷抱著遠大的理想而隱居,最后因病長逝。
當然,作為統(tǒng)領型的人物,手下自然有不少大將,親自領兵打仗的事不用他自己常上陣,所以他的武力自然是較低的。而他的政治能力無疑是最高的,否則也無法統(tǒng)領好自己的領地。當然其謀略也不差,畢竟還是有一定的戰(zhàn)略目光的。
內藤昌豐
內藤昌豐,武田氏家臣,武田四天王、武田二十四將之一的內藤昌豐,據傳該人物也叫做內藤昌秀。擅長軍略,與武田信繁一同被評為武田的副將。在'甲陽軍鑒'中記載山縣昌景評價昌豐時說"古典廄信繁和內藤昌豐才是真正的副將"。信玄的代表戰(zhàn)全部都有參加并經常立下戰(zhàn)功,卻一次都沒有從信玄處獲得感謝狀。關于這件事在"甲陽軍鑒"中記載著信玄的說話"想成為修理亮這樣持有一國的話,立下相應的功勞是必然的"。另一方的昌豐則說"相比起在合戰(zhàn)中跟從大將的命令來獲得勝利,兒戲地執(zhí)著于個人功績只是小事阿",對沒收到感謝狀一事完全沒有介意。顯示出信玄和昌豐的深厚的信賴關系。最后在長筱之戰(zhàn)中戰(zhàn)死,昌豐被德川軍圍殲時突襲德川家康本陣,在柳田前被本多忠勝擋下。首級被德川軍榊原康政配下的朝比奈泰勝取下。
北條綱成
北條綱成(1515-1587) ,幼名勝千代,父親是今川家臣遠江土方城主福島正成,在福島正成于大永元年受今川氏親攻打甲斐,統(tǒng)領駿河、遠江一萬五千聯(lián)軍溯富士川北上卻被武田家猛將原虎胤討死后,綱成在家臣保護下逃至相模小田原受到北條家第二代當主氏綱的保護,后來從氏綱處拜領"綱"字,再加上父親的"成"字后,改名為綱成,之后因為又娶氏綱之女,列入北條家一門眾,其妹也嫁給松田盛秀為妻,后來又成為玉繩城主北條為昌的養(yǎng)子,改姓北條。
作為一位以剛勇聞名的武將,此將自然是武勇為最高數值,而且結合其歷史背景,該將也更適合守護城池(主要歷史事件都在守城)當然,其戰(zhàn)略能力也很強,多次巧用戰(zhàn)術擊退來犯的敵軍。大部分武將的政治是比較差的,此將也并不例外。
立花宗茂
立花宗茂是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江戶時代初期的大名。高橋紹運的長男,母為齋藤鎮(zhèn)實之妹宋云院。立花道雪的養(yǎng)子。妻為立花訚千代,側室為矢島八千子(足利義昭之子矢島秀行之女、大納言菊亭晴季的孫女)、妾室為葉室菊子(權大納言葉室賴宣之女)、弟為高橋統(tǒng)增。宗茂是晚年改稱的名字,幼名千熊丸、彌七郎、元服后稱統(tǒng)虎、鎮(zhèn)虎、宗虎、正成、親成、尚政、政高、俊正、經正、信正、立齋。官位是從四位下左近將監(jiān)、侍從。大正4年(1915年)11月10日贈從三位。
作為一員猛將,能力值最高為武勇,最低為政治,這是妥妥的板上釘釘的事情,另外他的能力合計數值達到了329,在武將中也算是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另外不要忘了他的老婆是素有"西國的女丈夫"之稱的立花訚千代哦,這夫妻檔搭配起來一定非常的強悍。
松永久秀
松永久秀(1510?-1577.11.19),全稱松永彈正忠久秀,為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武將與大名,也被視為當時的亂世之梟雄。土豪出身。以叛服無常而著名。最終不愿屈服于織田信長,用裝滿火藥的茶器平蜘蛛自殺。
早年松永久秀(まつなが ひさひで)是在三好長慶之下工作,而開始接觸到政治;1549年,三好長慶在京都掌握政權之后松永才開始接觸幕政,并且于1553年出任城主。1559年為信貴山城城主,并且領有大和一國。三好長慶晚年將政事交給松永久秀處理,而使松永久秀掌握實權。1564年松永擁立了十河一存的兒子三好義繼出任三好家家督,并于1565年暗殺將軍足利義輝,改立足利義榮為將軍。
但是不久后松永久秀便與三好家交惡,并且于1568年投靠織田信長;但是1571年松永久秀又與武田信玄同盟而背棄織田信長,1573年并與足利義昭結盟,但是1573年7月足利義昭被放逐出京都之后,松永久秀又歸順于織田信長。1577年松永久秀又聯(lián)合毛利家以及石山本愿寺反對織田信長,而遭到織田信長的攻擊,1577年信貴山城被包圍,同年11月19日松永久秀將炸藥放入自己收藏的茶具古天明平蜘蛛釜并予以點燃,自爆身亡。
本愿寺顯如
本愿寺顯如,幼名は茶,石山本愿寺十代法主本愿寺證如的長子。本愿寺十一代法主。由于父親證如早亡,十一歲就繼任法主。本愿寺家是一個宗教色彩極濃的戰(zhàn)國大名。其它勢力普遍都將其看成一股寺社的野勢力。顯如繼任后致力于改變這種看法。1557年,顯如履行了父親與細川晴元的婚姻協(xié)定,娶了晴元的養(yǎng)女(左大臣三條功賴之女,武田信玄正室的妹妹)。同時又分別給朝廷與幕府上納兩萬與一萬錢,以此來提高本愿寺家的政治影響。這種努力終于有了回報,1558年朝廷賜顯如"權僧正"的官位。
井伊直政
井伊直政是戰(zhàn)國中后期之名將,世稱"赤夜叉"、"赤鬼井伊";德川四天王、德川三杰之一。永祿四年(1561)二月十九日出生于遠江井伊谷城,今川家臣井伊直親長男,母親為奧山親朝之女,幼名虎松,通稱萬千代。曾有滅武田氏、平定甲州、平定甲斐、長久手戰(zhàn)、討平北條、平定奧州、關原合戰(zhàn)等著名戰(zhàn)績,可謂是一員不可多的的猛將??上ё詈笠虿≡缡?,享年四十二歲。
作為一員猛將,武勇很高是毋庸置疑的,同時井伊直政行兵打仗時也多為領軍打仗,所以統(tǒng)率也是比較高的。而他后期作為一位領地的城主,也肯定有著自己的管理方法,所以政治也不會差。所以最后最低能力就是妥妥的智略了...
太原雪齋
之前介紹過一位戰(zhàn)國時期的高僧本愿寺顯如,這次公布的也是一位高僧,但他主要不在于普法眾生,而成為今川氏的軍師,為其出謀劃策,甚至死后今川氏就迅速衰敗,這位高僧便是太原雪齋。
太原雪齋,父親為駿河大名今川氏親的重臣庵原左衛(wèi)門尉,母親是同為今川家重臣的興津氏的女兒。"雪齋"是個道號,又稱"太原崇孚",實際名字已不可考。幼時即被父親送往附近的善得寺修習學問,自那時起,雪齋已然覺悟到終生要過著禪僧的生活。直至永正六年(1509年),十四歲的雪齋進入京都建仁寺,拜常庵龍崇為師,正式出家為僧,改稱"九英承菊"。
黑田官兵衛(wèi)
一位足智多謀的戰(zhàn)國名軍師,有著別號如水的黑田官兵衛(wèi),為豐臣秀吉立下了很多的汗馬功勞。
黑田孝高/黑田官兵衛(wèi)(1546年-1604年)日本戰(zhàn)國安土桃山時代武將。姬路城主黑田職隆之子,其母為小寺職政養(yǎng)女小寺氏,其妻為櫛橋伊定之女,兒子為黑田長政(筑前國福岡藩初代藩主)。幼名萬吉,又名官兵衛(wèi)。法號龍光如水圓清,基督教受洗后的洗禮名為ドンシメオン,后來主君(小寺)賜姓,天正11年(1583年)回復為黑田姓氏。透過耶穌會(イエズス會),秀吉的棄教令隨之推行。黑田的發(fā)祥地在近江伊香郡黑田村,家系是源自鐮倉時代宇多源佐佐木一黨(京極氏)分出的播磨源氏,這樣的稱呼還無法確定。曾祖父為黑田高政(近江)。
藤堂高虎
藤堂高虎﹙1556年1月6日—1630年11月9日﹚是日本戰(zhàn)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及江戶時代的武將和大名。父親是近江國土豪藤堂康高。先祖本來只是農民,于1570年以下級足輕的身份跟隨淺井長政參與姊川之戰(zhàn),由于斬下了敵軍的數個頭顱,開始漸露頭角。之后成為了淺井長政的下屬阿部閉貞的家臣。后來淺井氏滅亡,又跟隨磯野員昌。后又成為津田信澄的家臣。最后又跟隨了德川家康,可謂歷經多位主君。在賤岳之戰(zhàn)、九州征伐和對朝鮮戰(zhàn)爭,曾立下了相當的戰(zhàn)功。
眾所周知,藤堂高虎換了好幾任主君,而后世把藤堂高虎評價為追從者、裹切者、戰(zhàn)國的寢業(yè)師。作為戰(zhàn)國時代的武士,改變主君并不是什么惡心。但是到了江戶時代,人們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忠臣不仕二主"。高虎就這樣背上了"裹切者"、"寢業(yè)師"的罪名。作為在戰(zhàn)國的那種迷失的時代,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為了一族的繁榮,武士就必須擁有分清主君能力。高虎憑借自己的非凡才能,從一個土豪的小卒變成三十二萬石的大名,他將自己的個人美學發(fā)揮到了及至。從藤堂在幕藩體制中巧妙地處理各個事件,一直到幕末的鳥羽伏見之戰(zhàn)中跟隨朝廷軍,都可以看到藩祖藤堂高虎所留下來的他那"生存的美學"。
佐竹義重
佐竹義重(佐竹 義重、さたけ よししげ、1547年3月7日-1612年5月19日)是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大名。河內源氏后代,為佐竹氏第十八代當主。兒子有義宣、義廣、貞隆、宣隆和義直。幼名德壽丸、次郎。佐竹氏二十代家督,關東之名將、軍事家及外交家;人稱"關東之鬼"。天文十六年(1547)生于常陸太田城,父親為"常陸之雄"佐竹義昭。
幼年的義重,已是深具武勇之才,為重臣們所期望。永祿五年(1562),由于父親佐竹義昭體弱多病,故于三十二歲盛年時早早讓位予十六歲的義重;三年后病死,從此佐竹家走向最盛期。
佐竹義重繼承家督同年,義重迎來初陣,與相馬盛胤對戰(zhàn)于甕之原,義重于此戰(zhàn)中大獲全勝,并連取七敵將之首級,威振常陸。
片倉小十郎
與上杉氏家臣直江兼續(xù)并稱"天下兩大陪臣"的片倉景綱,也就是片倉小十郎?。。?/span>
片倉景綱(かたくら かげつな,1557-1615),日本戰(zhàn)國時代智勇雙全的名將,伊達氏家臣,仙臺藩片倉氏初代家督,別名"小十郎"為片倉家代代相傳世襲的當家名稱。米澤八幡的神官片倉景重的次子,母為伊達政宗之乳娘。長年擔任伊達政宗的軍師,與上杉氏家臣直江兼續(xù)并稱"天下兩大陪臣"。
作為一位伊達政宗麾下的名軍師,此將無疑最高的能力是智略,不過其最低的能力卻是武勇(雖然人設像是個武士),能力合計為342,總的來說也不算很高,到時使用他的童鞋要好好利用他的謀略哦。
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享祿3年1月21日(1530年2月18日)—天正6年3月13日(1578年4月19日)),日本戰(zhàn)國時代名將。越后國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后稱長尾景虎。由于繼承了關東管領"上杉"姓氏,并先后得到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和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賜名,故又稱上杉政虎、上杉輝虎。
篤信佛教,出家后法號不識庵謙信。自稱毘沙門天轉世。因擁有很高的軍事統(tǒng)率能力,被稱為"越后之龍(虎)",一般通稱為"軍神"。并以其行俠仗義聞名于世。
一生49年中和武田信玄、北條氏康、織田信長、越中一向一揆、蘆名盛氏、能登畠山氏、佐野昌綱、神保長職、椎名康胤等均有合戰(zhàn)(與武田信玄有5次川中島合戰(zhàn))。晚年將領地擴大到越中國、能登國、加賀國。
謙信雖然被譽為"戰(zhàn)國最強"的武將,但是卻信奉佛教,曾一度因此非常矛盾。由于崇尚"義",其行為在戰(zhàn)國亂世顯得很特別。
作為有軍神之稱的武將,無疑武勇是最高的,而且其高超的軍事統(tǒng)率能力,也注定了統(tǒng)率數值也一定很高。當然和很多名將一樣,政治可能就低了點。而且能力總值有343之高,也正符合他自己的實力。
今川義元
今川義元(1519年-1560年6月12日)是鐮倉八幡太郎源義家一系的名門望族,是個愛好能劇、和歌等事物,文武雙全的風雅大名。父親是今川氏親,母親正室壽桂尼,正室為武田信虎女定惠院。武田信玄、北條氏康的義兄弟。
今川義元掌權后,不斷于與北條家、織田家爭權,而且勢力不斷擴大,并且于1554年訂立了今川家、武田家與北條家的同盟,史稱善德?寺三國同盟。今川義元之女駿河姬嫁給武田晴信的長子武田?義信為妻,北條氏康之女早川殿嫁給今川義元之子今川氏真。其后,藉以織田家攻擊松平家,今川義元先后在小豆坂之戰(zhàn)及安祥城之戰(zhàn)擊敗織田信秀將松平元康(德川家康)納為今川家的人質,巧妙地運用松平元康(德川家康)而掌控了松平家,令松平家所領的岡崎城成為今川義元的領土之一,最終擴至擁有駿河、遠江、三河的領地,成為東海大大名。
齋藤道三
齋藤道三(約1494年-1556年5月28日),日本戰(zhàn)國時期美濃國大名。幼名峰丸,曾為京都妙覺寺的僧侶,法號法蓮坊,還俗后名為松波莊五郎(莊九郎),后成為賣油商人,改名為山崎屋莊五郎(莊九郎)。成為武士先后侍奉長井長弘、土岐賴藝,改名為西村(勘九郎)正利。長井長弘被謀殺后,繼承長井氏改名為長井(新九郎)規(guī)秀。1538年繼承絕嗣的齋藤氏,改名為齋藤(新九郎)利政。1542年、1552年齋藤道三兩次流放土岐賴藝,奪取美濃一國。1554年,將家督讓于長子齋藤義龍,剃發(fā)隱居稱道三。但齋藤道三與齋藤義龍父子關系惡劣,雙方于1556年在長良川開戰(zhàn),齋藤道三在女婿織田信長的援軍尚未抵達前便戰(zhàn)死。
齋藤道三綽號美濃的蝮蛇,為人殘忍無情?!缎砰L公記》記載齋藤道三對犯有小罪的人處以車裂之刑,烹殺犯人時命其親人親自點火。他的發(fā)跡與失落是日本戰(zhàn)國時期下克上精神的完全體現,近代日本小說家司馬遼太郎的著作《國盜物語》就是以齋藤道三的生平為藍本而創(chuàng)作。
最上義光
最上義光(1546年2月1日(天文15年1月1日)-1614年2月26日(慶長19年1月18日)),足利將軍家的一門斯波氏的支流。最上義守的長子為最上氏的11代當家,幼名白壽,通稱源五郎、二郎太郎、出羽侍從(受領名),別號羽州之狐、奧羽的驍將、虎將。妹妹是伊達輝宗的正室(伊達政宗的母親)義姬(保春院)。關于義光的評價,一般大多數的軍記物語提及到他時,大都把他以英雄視之。同時,義光還有"羽州之狐"、"奧羽的驍將"、"虎將"等稱號。
瀏覽量:02014-09-22
瀏覽量:02013-12-29
瀏覽量:12013-12-27
瀏覽量:02013-12-25
瀏覽量:02013-12-14
瀏覽量:02013-12-12